• <span id="s8j1c"></span>

          <tbody id="s8j1c"><pre id="s8j1c"></pre></tbody>
          <tbody id="s8j1c"><pre id="s8j1c"></pre></tbody>

          <s id="s8j1c"><object id="s8j1c"></object></s>

          <rp id="s8j1c"><acronym id="s8j1c"></acronym></rp>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蹲點記|“碳素”的吸引力

            東營日報社/愛東營訊 冀C、津A、陜B……在山東中陽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煅后石油焦廠區,門口排著長長的車隊,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正在等待拉貨。

            “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天津、河北等地,年產值可達10億元。”山東中陽碳素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落戶利津中小企業創業園,是一家集石油焦、煅后石油焦、石墨及碳素制品研發、生產、經營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一園“鏈”千企,依托東營市內石油加工企業較多,生產原料就地取材,公司先后上馬了年產2.8萬噸和年產30萬噸煅后石油焦項目,并充分發揮自身資源、技術和產業優勢,搭建產業膨脹升級新平臺,吸引了不少產業項目集聚。

            與它為鄰的利津縣榮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成功落地與中陽碳素有限公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陽碳素生產的煅后石油焦是榮達新材料生產預焙陽極最主要的原材料,這也是企業來利津投資發展的動力。榮達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耀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生產一噸預焙陽極需要850公斤石油焦,30萬噸的年產量就需要25萬噸石油焦,按每噸運費80元算的話,一年就可以省下2000萬元運費,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在延伸碳素鏈條上,中陽碳素股份有限公司上馬了達沃斯機械制造項目,專業從事碳素行業設備鑄造、安裝服務等業務,投產后即可實現生產設備的自給自足,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可為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形成集碳素裝備生產制造、煅后石油焦生產、碳素產品加工的完整產業鏈。

            “以企引企,以鏈補鏈”在利津縣并不罕見。立足自身基礎,利津縣充分發揮已落地企業資源優勢,以榮達新材料、迪爾余熱發電等現有落地企業為紐帶,針對性地開展以商招商,發揮“鏈主”企業作用,緊盯關聯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集群招商,形成以企引企、以鏈補鏈“全面開花”態勢。

            聚焦制造業提質增效,利津縣堅持集群發展、數字賦能,全面推行“鏈長制”,“一鏈一策”精準補鏈延鏈強鏈。依托中陽碳素等企業,規劃建設碳基新材料產業園,打造百億級碳基新材料產業集群,發揮本土大企業引領作用,大力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領域,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

            □記者手記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同時,提出了“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要求。山東中陽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是利津縣補鏈延鏈、聚鏈成群,核心產業優勢不斷放大的一個縮影。在采訪中,我們清晰地感受到,近年來,利津縣不斷做大供應鏈,補齊加工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創新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所展現的強大動力。利津縣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邁出了鏗鏘的步伐。

          (記者 張振)

          責任編輯:衣笠瑋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東營日報社所有,東營網擁有東營日報社所屬《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電子信息網絡發布、出售與轉載權利。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東營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東營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