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日報社/愛東營訊 走進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45萬噸新聞紙生產車間,只見智能化大型造紙機正高速運轉,在制漿、抄紙、卷取等工段基本看不到操作工人。高約5米的復卷機旁,2名工人在檢查紙張分切情況,只見一捆寬幅11米多、直徑4米多、重達五六十噸的龐大紙卷,根據客戶的需求被切割成尺寸不一的小紙卷,然后排列整齊地通過自動化運輸線到達打包區進入包裝程序,包裝機器人“嘩嘩嘩”地揮舞著機器手臂,抓取包裝封頭并放置到紙卷兩端,打包后的紙卷通過自動化運輸線送到成品倉庫。
“企業的每條造紙生產線均為國際一流設備,完全實現了自動化,整條生產線通過DCS控制實現了設備全自動化操作,通過QCS系統對產品質量進行全過程控制,產品各項質量技術指標均為國際一流水平。”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魏文光說道,公司引進世界先進的DCS、QCS、MCC、MCS自動控制技術,應用于各生產車間,使生產效率提高20%至30%。
為了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華泰集團致力于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先后投資1.2億元,從生產、營銷、物流、采購、倉儲等方面對軟、硬件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成了全集團統一數字化管控平臺,實現了主營業務智能化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在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內,集設備管理、運行監控、故障預警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設備運行數據中心管理平臺上,實時顯示著東營華泰、廣東華泰、河北華泰等子公司設備運行狀態。“配電室是企業生產的重點部位,關系到生產設備的運行和生產任務的完成。管理平臺重點對配電室的溫濕度進行恒溫控制,同時還對主要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一旦出現配電室溫濕度超標,或設備震動異常情況,平臺就會第一時間報警,并通知現場人員及時進行排查,防止設備因故障中斷而造成的損壞。”新聞紙電儀副總工程師武繼才說道。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對全國各地生產子公司的設備運行情況實現全程在線“監控”和指導,并支持手機終端APP查看,形成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生產模式,提升了現場控制能力。
今年以來,廣饒縣將數字化、智能化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全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重點實施好總投資26億元的14個智能化技改項目,對30家以上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同時,著力抓好數字產業化,大力支持千乘勝軟、卓文科技等本土企業做大做強,引進培育一批數字經濟先進企業,確保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35%以上。
為此,廣饒縣立足產業實際,制定出臺《廣饒縣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借鑒先進企業經驗,以推動“鏈主”企業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復制推廣為抓手,創建一批國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示范車間和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協作和精準對接,引領行業整體轉型升級。加強與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聯網平臺開展戰略合作,聚焦化工、橡膠輪胎、造紙等主導產業領域,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堅持“建平臺”和“用平臺”雙輪驅動,引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讓制造業插上“數字翅膀”。
(記者 張利波 通訊員 譚芳)